前陣子看到新聞說Peter Jackson可能不拍前傳
(因為跟New Line新線公司為了DVD分紅的問題鬧翻)
想想... 為了錢的問題鬧翻 實在是不值得
如果前傳不交給Peter來拍
就沒有魔戒三部曲的風格和味道了
讓他拍才有一氣呵成的的感覺
當初魔戒浩浩蕩蕩的上映之後
我也是被這個故事迷住了
原文小說和中文版 及特別版DVD
都去買來收藏了 
前傳搞成這樣 真的很可惜~ 

雖然前傳是關於Bilbo歷險的故事
書也不厚 
不過精彩仍不輸本傳 過程依然很精彩
在書中 Bilbo探險時已經50歲了
雖然有點老 但還不至於找電影裡飾演Bilbo的Ian Holm來演
所以可能會找年輕點的演員
更何況Frodo去摧毀魔戒時 也已經50歲了
只是電影裡找年輕的Elijah Wood演而已
Frodo從Bilbo手中拿到戒指是他34歲的事
之後又相安無事地持有魔戒16年 才出發前往瑞文戴爾
電影省略了這段過程是必要的 
不然會太過冗長 拍不完

還有13名矮人 除了幾位比較有重要戲份外
是不是要讓他們全出場也是個問題
而且矮人給我的感覺是長的差不多
如果全出現 觀眾大概會搞混 ˋ( ° ▽﹑°|||| )
至於Gandolf就一定是非Ian Mckellen莫屬了
不過這次可能就沒有像Legolas或Aragorn這樣帥氣又強的角色了..
這次可能只看得到時常遇險和抱怨的矮人 加上哈比人Bilbo
還有一名半路將會離開的巫師
明明矮人們力氣比較大 人也多
偏偏Bilbo像保母一樣帶他們渡過難關
真是累死這個哈比人

看托爾金寫的小說常會有一種感受
不過感覺得出來   他不是很喜歡把主角群塑造成擁有完美無缺的人格
沒有一個主角是特別突出  了不起 或是擁有高貴情操
不管是什麼樣種族的人 即使是高貴的精靈
在面對惡龍守護的財寶 也難不形成貪念或產生私心
當然更不用說是矮人和人類甚至是半獸人
想分一杯羹是人人的本性所使然 不管他所持的理由是什麼
主角們的個性也如同你我一樣
有自私的一面

在小說中人物間的對話
可以發現托爾金常會在其中刻意顯現某人的個性及本質
或是個性較負面或失控的一面
這個感覺在我看書時 一直不停的浮上心頭 
作者很想強調書裡的每個角色都是平等並都有不完美的那一面
有時角色太過完美 
反而會變的不夠有說服力


微小的Biobo 
之前只懂的安逸舒服的過日子
喝美酒 吃美食 抽煙草 日子過的多愜意
但誰想得到 當矮人們陷入一次一次的危機時
靈機一動 想出辦法救出他們的都是Bilbo
看出史毛革缺點的也是他 (而且沒人記得...)
讓矮人們和長湖鎮的巴德及精靈王有妥協空間的也是Bilbo

在故事最後
Bilbo沒有失去矮人們的敬重與友情
他雖然很微小 但他的思考都是以當局為重
雖然時常抱怨 腦中不時回想溫暖舒服的袋底洞
但卻不以個人私益為重  並做出自己覺得最適當的決定
而且把現實狀況看的很清楚
以不致失去自己的理智
老實說沒有他的話 矮人們這次的旅行可能是全軍覆沒~

甘道夫說過哈比人是個奇妙的民族
我想妙就妙在這裡 
就算是微小到不足以道之的人 也有貢獻的時候
在電影第一集裡 凱蘭崔爾對Frodo說
即使是最微小的人也可能改變世界運行的軌道
(Even the smallest people can change
  the course of the Future)
這句話一直讓我覺得很棒 
一人的力量或許不算什麼 
但眾人的力量結合之後
才能達到目的
而魔戒就是這樣的故事

Bilbo的一念之差沒有殺掉咕魯
後來造就了魔戒的毀滅
我想這是他當初所料想不到的
誰又想得到Frodo會在最後一刻崩潰
一切的一切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
故事的前後因果都有其一定的意義
看了之後會覺得 
作者的想像力真是凡人所望塵莫及
真的很佩服

索林在死前對Bilbo說過:
...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像你一樣 
   看重笑語和美食 
   輕賤白銀和黃金
   那麼這個世界將會快樂多了...

這段話是索林死前自省本身太重視錢財的問題 
太過於重視反而會徒增其擾 而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有時可以讓我們覺得快樂幸福的事物或許就在身邊
只是我們不知其所在而已
反而過度追求那物質需求
讓自己汲汲營營 忙碌一生
所以哈比人純真的生活算是另一種幸福吧..


(但不知有多少人能做到像哈比人這樣呢?( ′-`)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rohir 的頭像
    Elrohir

    E's Blog - 未經本人同意,請勿轉載引用個人創作的文章及照片

    Elroh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